伊春市纪委约彩365彩票app下载安装_365足球规则_约彩365怎么不能下载苹果ios版 约彩365彩票app下载安装_365足球规则_约彩365怎么不能下载苹果ios版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现在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文章详情

        一封抗战家书里的壮志豪情

        发布日期:2020-09-30 信息来源:本网 分享按钮

        父母亲大人:

          父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男。分别慈颜(严),未接一信,挂念得很,不知堂上双亲玉体康泰否?今接严谕,诵读回环,一切知悉,不胜欣喜。家中均各安好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呀!但男现在部队在敌后,驻在泾县杨村。每天只是出操、上课,快乐得很。男之身体比在家时强壮得多。

          为了国家,凡是有志之男儿都应起来奋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的新中国!再之未收到的信,是无关系的未之要话,不必复述。男现在为了国难正是紧要得很,非等到将日寇驱逐出中国,汝当得胜回来,此时是不能请假回来的,祈勿挂念。

          专此敬请金安。

          男其昌叩上

          七月二十七日

          这是福建省宁德市档案馆收藏的新四军二支队四团二营五连凌其昌烈士在安徽泾县新四军驻地寄给父母的家书。

          凌其昌,福建省周宁县纯池乡莲地村人,1915年出生,1934年入伍,历任闽东工农游击队战士、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周墩独立营战士,参加了闽东苏区三年游击战争。

          1937年11月,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闽东独立师奉命改编为新四军三支队六团北上抗日。1938年2月14日,凌其昌随部队从闽东屏南县出发,途经福建浦城县、浙江开化县等地,于3月下旬进入安徽境内,经屯溪到达新四军驻地泾县后再次整编。凌其昌编入新四军二支队四团二营五连,1939年7月27日,趁着部队操练间隙,他提起笔写下这封家书。

          参加革命5年来,这是凌其昌第一次离开家乡。因部队行军匆忙,无法及时收到家里的来信,从字里行间都可感受到凌其昌对家人的挂念。“分别慈颜(严),未接一信,挂念得很,不知堂上双亲玉体康泰否?”彼时,凌其昌还未成家,信中对双亲满是思念。难道他不知要爱惜自己的生命?难道他不想相伴父母身旁?当然不是。他是如此牵挂父母,以至于从父亲来信得知家中一切安好,让他感觉“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呀”。然而,他却“狠心”在信中写道:“再之未收到的信,是无关系的未之要话,不必复述。”叫家人如果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就不要大费周折来信。当时正是抗战极其艰难的时刻,可以看出,凌其昌认为眼前最大的事,就是把日寇驱逐出去。与此同时,他也对抗战必胜充满了坚定信心:“男现在为了国难正是紧要得很,非等到将日寇驱逐出中国,汝当得胜回来……”虽然一时无法回家,但自己终将得胜归来。

          在安徽期间,凌其昌多次参加新四军抗击日寇的反“扫荡”战斗。1941年1月,随部队转移时,凌其昌遭敌人伏击壮烈牺牲,年仅26岁,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践行了誓言。

          今天我们重读抗战家书,就是重温那一封封源于心灵的告白,感受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仁人志士忧国忧民、奋起抗争、舍生取义、血沃中华的情怀和气节。中华民族正是有无数个凌其昌这样矢志不渝、抗战到底的优秀儿女,才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如今烽烟已经远去,但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陈启西)